再生麻粘胶混纺纱的开发刘磊秦姹芳张静(河北泊头市经纶纺织有限公司)维进行预处理,开清棉工序重点减少纤维损伤;并条工序采用‘’大隔距、适宜后区牵伸、较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以改善熟条条干均匀度;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以减少意外牵伸;细纱后区牵伸偏大掌握,优选钢丝圈型号;络筒工序合理设置清纱参数,*终成功纺制出再生麻/粘胶60/4014.5tex混纺纱,其成纱质量满足了使用要求。:再生麻纤维;粘胶纤维;混纺纱;预处理;罗拉隔距2纺纱工艺流程A002D型抓棉机一A006B型混棉机一A092A型给棉机一4076E型成卷机一A186H型梳棉机一FA320A型并条机(头道、二道)―FA322B型并条机(三道)一FA426型粗纱机一FA506型细纱机一No21C-S型络筒机由于再生麻纤维回潮率低,静电现象严重,纤维间抱合力差,首先人工开松再生麻纤维,将占纤维重量0.4%的抗静电剂和7. 5%的水混合制成水溶液后,均匀喷洒在纤维上,焖放30h后,上机纤维回潮率可控制在15%再生麻纤维不含杂质,但纤维抱合力差,所以本文所用再生麻纤维是吉林化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红麻或黄麻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纺丝工艺开发研制出的新型纤维素纤维,其商品名为莱麻纤维。该纤维在原麻纤维的基础上,提高了纤维湿模量和强度。由于该纤维价格较Tencel纤维便宜很多,根据市场需求,且为了充分发挥其优良性能,我们成功纺制了再生麻纤维/粘胶纤维60/40纱。
1原料性能所用再生麻纤维主要性能指标:长度38mm,细度1.55dtex,断裂强度3.0cN/dtex,回潮率6.6%,所用粘胶纤维主要性能指标:长度38mm,采用“大隔距、低打手速度、多松少打、多梳少落”
的工艺原则。本次试纺采用一道A036C型开棉机,打手形式为梳针打手,打手速度450r/min,综合打手速度800r/min,棉卷干定量360g/m,棉卷不勾率0.98%. 3.3梳棉工序为了使纤维分梳柔和,减少由于充塞、挂花而形成的棉结,本工序适当放大了锡林~盖板隔距;为了减少对纤维的损伤以降低短绒率,适当降低刺辊速度。主要工艺参数:生条定量20.0g/5m,锡林转速289r/min,刺辊转速630r/min,道夫转速14r/min,盖板速度73mm/min,锡林~盖板隔距0.30mm、0.28mm、0.26mm、0.26mm、0.28mm,出条速度289m/min.实测生条重量不匀率1.55%,棉结3粒/g,短绒率矣5%. 3.4并条工序采用“大隔距、较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为了降低重量不匀率,我们采取三道6根并合,增大罗拉隔距,使弯钩纤维有充足的伸直空间。头并配置较大的后区牵伸,充分伸直前弯钩;二并配置较小的后区牵伸,充分伸直后弯钩,从而改善熟条条干均匀度。主要工艺参数:头并总牵伸6.3倍,后区牵伸1.98倍;二并总牵伸6.5倍,后区牵伸1.33倍;头并、二并的罗拉隔距均为11mmX8mm X20mm;末并总牵伸6.8倍,后区牵伸1.25倍,罗拉隔距11mmX8mmX22mm;三道并条的车速均为280m/min.实测熟条干定量16.0g/5m,重量不匀率0.8%. 3.5粗纱工序由于再生麻纤维的细度较细,且与粘胶纤维的抱合力较差,因此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同时要合理调节车间的温湿度,其中温度控制在29°C~31 C,相对湿度58% ~60%.严格控制粗纱伸长率以防止意外牵伸。为了使粗纱条干均匀度好,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粗纱捻系数72. 9,总牵伸6.67倍,后区牵伸1.23倍,罗拉隔距10mmX27mmX39mm.实测粗纱干定量4.8g/10m,条干CV4.37%. 3.6细纱工序细纱工序采用“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为了减少毛羽的产生,锭速应偏低掌握。采用进口C1ULF-7/0型钢丝圈,锭速控制在14000r/min.主要工艺参数:罗拉隔距18mmX30mm,后区牵伸1.25倍,前罗拉转速185r/min,捻度93.4捻/10cm,钳口隔距2.5mm. 3.7络筒工序络筒工序采用‘’小张力、快速度“的工艺原则。合理设定清纱参数,保持现场清洁。主要清纱参数:棉结+240%,短粗节+ 14.5tex筒纱的主要质量指标:强力224. 4结语开发再生麻纤维和粘胶纤维混纺纱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纺前需要对再生麻纤维进行预处理,开清棉采用”大隔距、低打手速度、多松少打、多梳少落“的工艺原则;并条工序采用‘’大隔距、适宜后区牵伸、较低速度”的工艺原则,以改善熟条条干均匀度;粗纱捻系数偏大掌握,细纱工序采用‘’大后区隔距、小后区牵伸“的工艺原则,并优选钢丝圈型号;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实时监控各工序质量指标,并及时优化相关工艺参数。通过以上系列技术措施,*终成功纺制出再生麻纤维/粘胶纤维60/40 14.5tex混纺纱,其成纱线质量达到了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