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工厂认为市场正在改善
Blossom**视觉面料展(巴黎,2017年7月4-5日)以一派积极氛围开启了18/19年秋冬面料季。许多工厂表示,他们对下一季度非常乐观。
过去几个季度里,生意在慢慢好转,这种形势很可能会持续下去——大多数工厂对此表示赞同。因此,尽管没人指望下一年度能够生意兴隆,但人们具有着沉着的自信,认为市场已经稳定下来,如今正在发展。“我没什么可报怨的,和去年相比,情况略有好转。” 代表R Collection Division of Ratti Spa参加展会的Claudio Bassanetti说道。
“去年,订单来得很晚,市场环境不太好,现在情况好多了,我们生意很好。人们很乐观。”Malhia Kent的Eve Corrigan说道。
“今年,人们的情绪有所提升...我不知道生意能改善多少,但肯定会有所改善。”Selecta Como Spa的Maria Manzini说道。
但对工厂而言,*佳消息是:人们开始更注重穿衣打扮了。“高级时尚正在回归…我们对此欣喜若狂。”Sfate&Combier的Sophie Baghagha说道。
新季度,新挑战
Blossom以高端欧洲工厂为主。这些工厂很幸运的避开了牵连绝大多数大众市场供应商的价格战。尽管如此,但每个市场都有其挑战所在。对高端工厂而言,主管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只为满足较短的交货时间与创意需求。
“我们正致力于缩短交货时间,这是我们极需改进的层面。”Les Tissages Perrin的Hugues Barting说道,“有专案时,我们需要抓紧时间…我们知道,我们仅有十天至两周的时间交出客户想要的东西。
“时装店希望看到创意,希望看到新技术。因此,所有工厂都在努力给市场带来新东西。”Hurel Paris的Paul Hurel说道。
主要挑战在于发现流行趋势。我们的产品在世界各地出售,每个市场都不一样,因此我们需要为市场提供正确的品质。
“欧洲市场正在改善,而美国市场有点萧条。但我认为,美国市场将很快回升。”Mahlia Kent的Corrigan女士说道。
“欧洲是我们的重点,但我们也和一些亚洲客户合作。由于价格压力,美国更具挑战性。品质和交货时间很重要,但价格问题很大。不过,我们也和一些美国客户合作。”Barting先生说道。
畅销新品
产品开发是欧洲工厂的核心价值主张。在Blossom上,工厂展示了大量创意。
“目前,人人都在寻找拥有良好布身的丝绸,就是垂坠性**的那种。”Selecta Como Spa的Maria Manzini说道。
卢勒克斯等闪闪发光的东西仍然是畅销品,尽管它们已在市场中流行多个季度。由于它们对消费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依然是大多数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市场重回巅峰状态,服装制造商终于迎来市场增长机会
月是故乡明
优质工厂认为,欧洲是*佳市场,在那里,品牌和零售商愿意花钱提升布料的品质和创意。尽管订货量较小,但高端工厂并不走依靠大批量销售的商业模式。在小批量订单上,他们具有竞争优势——尤其是如今连大品牌都希望更频繁地小批量订货,而非像过去那样进行季度性大采购。
另一方面,美国和亚洲的小众新品牌的发展也为欧洲工厂扩大了机会。
“目前,对我们来说,欧洲市场更重要。但中国市场正在增长。” Gruppocinque Swing Maurizio Isacco说道。
对中国服装制造商来说,2017是个好年头。虽然销售额不可能回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准,但大多数供应商认为他们的业务比2016年改善了很多。
制造商们在香港时装周上(7月10-13日)告诉我们,他们今年上半年的订单量上涨了5-10%,有的甚至更多。市场又重新振作了起来。
泽冠服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时尚女裤制造企业,该公司高极采购员赵景秋女士说道,“2013年是我们的业务*佳年份,2016年则是*低谷。但今年起情况开始改善,销售额开始上升。我相信不仅是我们,整个市场也正变得越来越好。”
经过多年挣扎,供应商终于接受基础商品订单逐渐流向东南亚的事实。中国企业开始放弃与东南亚供应商的**竞争,专注于进军更高端的市场,寻求更高利润,谋求销售额与利润的双重增长。
嘉兴好友时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水平先生说道,“我们不能再做简单的商品了。想要生存,关键是要进行产品革新。我们现在经常与客户合作推出新产品。我们需要集中精力制造更有趣的产品,吸收高端客户。”刘先生称,今年的总成交量有所上升,但单件商品的订购量却持续下降。他说道,“除了订购量变少以外,订货率也下降了60-80%。这意味着推出一个系列时,里面被选中的产品却越来越少。于是我们不得不开发更多新的产品。
发展速度超越东南亚
中国物价并不比越南的高多少。因为越南的大多数面料需要从中国进口,考虑到面料成本和运费,同一件商品的*终制造成本在两地非常接近。
许多服装制造商有意在越南开设工厂,有的已经与当地供应商实现了合作。这些制造商称,越南制造的实际成本只低了5%以下,真正的区别在于关税。与许多东南亚国家一样,越南也能够享受欧盟市场的免关税政策,采购商因此能够省下14%的进口税。订单量越大,省下的钱就越多。
为了与东南亚供应商竞争,中国供应商开始尽力缩短生产周期和周转时间,以求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刘先生说道,“我们的优势是市场反应速度比越南厂家更快,生产周期更短。如果买家对时间敏感,或需要当季产品,那我们会是更好的选择。”
一些聪明的供应商也在寻求将大单留在国内的办法。
浙江中基依丝丹服装有限公司销售经理陈贞说道,“我们无法在基础商品方面与越南相抗衡,所以推出了基础男士衬衫的库存服务,这是越南供应商无法做到的。他们需要资金原料、制作服装并准备存货。与其为更便宜的越南产品等上六个月,采购商可能更愿意以稍高的价格从我们这里购买。他们也不需要担心工厂的品质和交货时间问题。因为在我们这里,所见即所得。”在有存货的情况下,有些商品只需订购几百件就可以发货,而且交货迅速。
寻找小型采购商
提供时装商品库存服务不是个实际的选择。很多中国服装制造商正努力做出产品改进,制造更加特别且复杂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与需要更高品质产品的小型采购商合作是更好的选择。
义乌诺华服装有限公司专门为年轻人提供中高端休闲服饰,经理叶飞先生说道,“我们的业务类型正逐渐转向小型客制订单,但传统的大型订单也仍然存在。许多小型采购商的资金不如大型零售商充足,因此对价格更加敏感。这是市场不协调的一面,对双方来说都是个难题。
叶先生告诉Inside Fashion,“虽然有很多小型采购商想要购买产品,但许多中国工厂无法将其转化为有效订单。”而他们的公司就能够满足小型采购商的需要,能灵活制定*小订单量。目前该公司正与一些南欧小众品牌合作,但这种订单仅占公司总业务量的20%以下。
虽然供应商不想继续传统的大单模式,但他们很难找到足够多的小型采购商来代替。
杭州轻工业产品工艺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部门主管王锦说道,“一切都要以市场需求为基础。我们不能贸然以小型采购商替代大客户,虽然有些小型采购商能够付高价,但是目前的小订单数量还不足以填补空白。”
WD Fashion部门经理Ronald Feng先生说道,“服装厂与纺织品工厂不一样。纺织品工厂只要卖掉旧机器,买来新机器,就可以转变生产模式,也可以在生产新面料时制定更小的*低订货量。基本上,只要他们有钱买新机器,就完全没问题。”
“但服装厂不一样,大型服装厂有很多员工。员工不愿意做小订单,因为他们的工资是以件计算的。接下复杂的小订单,意味着他们每次都要学习新的东西。但工厂又不能因为他们不愿意接小订单而解雇他们,因为现在解雇老员工后很难雇到新工人。”
卖向国内市场
中国国内市场很大,很多人也都在谈论卖向中国国内市场的问题,但实际上大多数出口商都宁愿与国外采购商合作。
义乌诺华的叶先生说道,“将产品出售给国内采购商的*大阻碍是付款问题。我们不愿意与不能及时付款的公司合作。这些公司的零售管理很差,所以只能通过压榨供应商来变相收取补贴。”
WD Fashion的冯先生告诉我们,“出口时,采购商可以通过信用证或出口信用保险付款,我们通常都能够及时收到款项。即便在*坏的情况下,我们也可以靠保单拿到80%的钱。但卖给国内买家就像赌博一样,没有银行会提供信用服务。我们是独自在战斗,需要自己承担风险。”
叶先生说道,“国内买家某种程度上是在滥用他们的议价权力,这会造成对各方都很不利的交易环境。我想供应商都会以实际行动对此表态的。好的供应商不会愿意与这些品牌或零售商再次进行合作。只有那些竞争力较弱的才会因为没有选择而与他们合作。因为这些供应商实力较弱,容易操控,那些品牌还是能够得到机会。但这并非长久之计,采购商与供应商之间应该形成互利互惠的关系。工厂不应该再继续支持这种零售商的业务了。我认为收货时不付款,只在卖出商品后才能付款的采购商基本上没救了。他们应该早点倒闭,而不是把别人也拉下泥潭。”
当然了,随着银行系统的完善和新兴国际水准本土零售商的出现,国内市场也正逐渐改善。
注:本文内容来自INSIDE FASHION杂志,版权归杂志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