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国产缝纫机淡出了市场;现如今,缝纫机产品市场杀个回马枪经过多年艰苦的结构调整,我国缝纫机产业实现了从家用机为主向工业机为主的重大转轨,缝制设备年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我国正在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和销售中心。
经过20年艰苦的结构调整,我国缝纫机产业实现了从家用机为主向工业机为主的转轨,产销重现兴旺景象。我国开始成为世界缝制设备生产和销售中心。来自中国缝纫机协会的*新信息显示,世界缝纫机的年产量约为1600万台,而我国缝纫机年产量达700多万台,占世界总产量近45%。
这个协会的副理事长何烨日前指出,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缝纫机市场出现了多年不见的火爆局面,从生产厂家到各缝纫机经销店,人提现款,车排长队,等着提货;零部件生产企业加班加点,开足马力,仍供不应求。47家主要整机生产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37.9%,累计生产工业用缝纫机91万多台,同比增长119.6%.这一市场喜人景象,既是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推动服装行业快速发展等政策效应的体现,也是缝纫机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果。
我国是世界缝制设备*大的消费国,家用缝纫机曾是寻常百姓家必备的三大件之一,高峰时全国家用缝纫机年产量达到1200万台。从80年代起,家用缝纫机逐渐退出我国城市市场,而日本、德国、意大利的著名缝纫机企业纷纷到我国投资建厂,国内、国际市场的变化,促使我国缝纫机业开始了从家用机向工业机、从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轨。经过八五、九五期间的调整,我国基本形成了以上海、西安、天津和广东、江苏、浙江为中心的六大生产基地,形成了以上海上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标准缝纫机(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摩托集团华南缝纫机分公司、天津天工缝纫机公司、上海飞人协昌缝制机械有限公司和飞跃缝纫机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六大骨干企业以及一大批专业化协作配套厂,形成了一批名牌产品。
尤为可喜的是,在全国缝纫机700多万台的年产量中,虽然家用缝纫机数量仍占大头,但80多亿元的年销售额中70%来自工业用缝纫机。与此同时,我国缝制设备年出口创汇近3亿美元,一批高技术含量的自产设备替代了进口设备,年进口缝制设备减少了2亿美元。中国缝纫机协会副理事长王承康说,世界缝纫机产业的产销中心向中国转移,给我国缝纫机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缝纫机企业当务之急是加快技术进步的步伐,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品种,争创世界名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