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在仪征化纤公司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膜用聚酯切片开发创新团队、特种纤维创新团队两个跨部门团队被评为优秀创新团队。这是仪征化纤科技研发逐渐向联发转变的一个缩影。
围绕吃市场饭、技术饭、创新饭,仪征化纤构建产销研用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打造矩阵制创新团队——内部围绕产学研用组建打破原有部门局限的创新团队,外部进一步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目前,不少创新团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譬如,膜用聚酯切片开发创新团队,成立两年多来,通过团队头脑风暴,开发了膜级切片系列产品,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配方和成套生产工艺技术,实现了产品工业化批量生产销售,产品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均达国内外同类产品先进水平,比常规品种多创效7000多万元。特种纤维创新团队15人,成立3年多来,承担了50多项中国石化和仪征化纤的科研开发、质量改进和技改技措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仪征化纤科技进步一等奖3次。
在外面联合开发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仪征化纤进一步推进开放式搞科研,把自主创新与合作开发有机结合,加强与上海化工研究院、北京化工研究院以及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善定期协调制度,深化与化工销售公司在市场分析、客户开发与技术服务等方面融合机制。与上海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国内首创绿色环保产品全钛热灌无菌通用型瓶片实现了试生产;与北京化工研究院联合开发的抗菌纤维项目正稳步推进。
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仪征化纤聚酯、短纤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4月25日挂牌,正式纳入该公司国家认可实验室管理体系。
仪征化纤分析检测中心承担公司原辅料进货检验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为不断提高公司检验管理水平,2013年,分析检测中心以申请聚酯、短纤“国家认可实验室”为抓手,按照IS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对聚酯、短纤等实验室进行管理,并按照中国石化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对聚酯、短纤、瓶片等生产中心分检工区全面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IMS)上线运行。2014年3月上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专家到仪征化纤,对聚酯、短纤实验室进行了监督评审,评审结果表明:两个实验室均具备了按国际认可规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
据了解,仪征化纤目前已有聚酯、短纤、瓶片、生产技术部、研经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定,仪征化纤聚酯、短纤实验室通过“国家认可实验室”评审,4月25日挂牌,正式纳入该公司国家认可实验室管理体系。
仪征化纤分析检测中心承担公司原辅料进货检验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为不断提高公司检验管理水平,2013年,分析检测中心以申请聚酯、短纤“国家认可实验室”为抓手,按照ISO1702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通用要求》对聚酯、短纤等实验室进行管理,并按照中国石化实验室信息系统的管理要求,对聚酯、短纤、瓶片等生产中心分检工区全面实现了实验室信息系统(LIMS)上线运行。2014年3月上旬,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评审专家到仪征化纤,对聚酯、短纤实验室进行了监督评审,评审结果表明:两个实验室均具备了按国际认可规则开展检测服务的技术能力。
据了解,仪征化纤目前已有聚酯、短纤、瓶片、生产技术部、研究院等5个实验室成为“国家认可实验室”。
仪征化纤,截至2013年12月底止亏损扩大至14.5亿(人民币。下同),2012年度亏损3.58亿元人民币,每股亏损24.2分。不派末期息。
期内,营业额176亿万元,按年上升4%.仪征化纤同时公布,鉴于公司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亏损,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该所将对公司A股股票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股票简称由“仪征化纤”变更为“*ST仪化”。实行退市风险警示的起始日为本月31日(下周一),而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后股票价格的日涨跌幅限制为5%.
仪征化纤40万吨/年聚酯专用料项目,在工艺技术、设备国产化、工程建设管理、QHSE等方面实施创新措施,近日被评为中国石化2013年度优质工程奖。
该项目是仪征化纤“十二五”向高技术方向转型发展、做强聚酯主业、实现存量调优的重要项目,分为年产20万吨全消光和工业丝专用料切片、年产20万吨膜级切片两个子项目,分别于2012年10月、2013年5月投产。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仪征化纤成立了由建设、设计、监理、施工单位以及质量监督站联合组成的工程创优机构,明确创优目标,制定创优计划,积极开展“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中石化平安工地”、清洁化施工、样板工程等系列活动,有效地提高了QHSE管理水平和工程技术含量,焊接一次合格率达到98%以上,聚酯项目工地被评为江苏省安全文明工地。工艺塔顶气相混合物的冷却和分离工艺推行仪化自有专利技术,圆盘反应器内轴承、六通阀等关键设备首次实行了国产化。采取水力输送切片、工艺塔顶余热利用、尾气燃烧等各项节能措施,单位产品能耗较以前装置大幅下降。
今年1月份,仪征化纤聚酯专用料率、纤维差别化率分别达到91.8%、78.9%,同比去年又有提升,但差别化产品比常规产品多增加的毛利却同比下降,针对存在问题,仪化在2014年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各生产中心要向“研发中心”转型,提升差别化产品的“含金量”。
围绕“吃好技术饭、创新饭”,进一步支撑和引领仪化发展方式转变,2013年,仪化以差别化提升效益贡献,聚酯专用料率、纤维差别化率分别达到86.8%、78.1%,差别化产品比常规产品多增加毛利3.35亿元。
今年,面对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形势,仪化大力实施“蓝海”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明确差别化产品比常规产品多增加毛利4亿元的目标,确立了公司级26项科技创新项目,明确生产厂的定位既是生产中心,又是研发中心,从追求差别化向追求差别化和高附加值相结合转变。仪化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建立完善库存、品种、负荷、效益的动态调整机制,修改完善下发组织绩效考核办法,将各生产中心科技创新指标的考核权重提升到30%.科技开发部会同相关部门深入调研,研究建立高附加值产品的考评体系,探索实施对科技成果工业化的奖励和科技成果应用效益的提成,增强各生产中心提升效益和推进科技创新的主动性,进一步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短纤一部除了承担公司下达的科技创新、质量改进项目,自加压力,内部制定了科技创新计划,其中工艺质量项目40项、设备攻关项目13项,技术人员、技师每人承担一项科技创新项目。今年1-2月,仪化涤纶短纤维差别化率达85%,差别化产品比常规产品多增加毛利同比增加700万元。
3月3日,以“纤动世界美丽中国”为主题的2014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在上海开幕,仪征化纤在上海世博展览馆“新一代仿棉聚酯纤维及其纺织品展示区”设立展位,参展的易染型“超仿棉”短纤维产品引领纤维流行趋势,受到国内外客户的广泛关注。
“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化技术开发”,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优先启动项目,仪征化纤是骨干成员单位之一。围绕承担和履行好“让人民穿得更好”的新使命,去年下半年以来,在中国石化党组领导重视和总部机关多个部门指导帮助下,仪征化纤成立创新团队,加大技术攻关和市场推广力度,12月,仪化“超仿棉”项目被列入中国石化科技创新“十条龙”攻关项目。
此次仪化参展的易染型“超仿棉”短纤维产品,历经3年攻关,正在申请10项专利,产品已经在40多家纺织厂家试用、使用,纺纱过程顺利,面料能够常压下分散染料染色,与棉混纺的面料能够实现同浴可染,在后道应用中替代棉;也可以替代常规涤纶,提升面料的品质和穿着舒适性,实现涤纶的换代。目前,仪化“超仿棉”项目示范装置正在进行改造,2014年二季度将形成5000吨/月以上的产能。
仪征化纤董事长卢立勇带队会同中国石化化工销售华东公司进行了产品现场推介。据介绍,仪征化纤以“超仿棉”项目为突破口,进一步开辟“蓝海”市场,引领和创造新的需求,为客户和企业共同创造新的增长价值。
仪征化纤持续开展推进清洁生产对标、追标工作,每季度对主生产装置清洁生产水平进行评价,2013年底,对照国家《清洁生产标准化纤行业(涤纶)》等标准,仪征化纤85%以上清洁生产指标达行业一级水平。
2013年,仪征化纤以通过中国石化第三轮清洁生产企业审核为新起点,对照化纤行业(涤纶)、PTA等清洁生产标准一级(国际先进)、二级(国内先进),扎实开展清洁生产对标、追标工作,实施了短纤油剂控制、落地物料管理、污水异味治理等506个清洁生产方案,每周通报环保分级控制指标完成情况。2013年,仪化全面完成了中国石化下达的9项经济技术指标,7项指标创历史*好水平;工业废水排放量、外排废水COD总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9.7%、10%.
2013年,仪征化纤被中国石化评为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和清洁生产企业;2014年1月,被国家节能中心评为“中国能效之星”五星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