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绿色”不变色年,十八家中国知名企业联合发表“绿色宣言”,要让“绿色风暴”席卷大江南北。那么如何让“绿色”更绿呢,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上海进行了一次较大规模的“公众绿色消费调查”,结果显示,有27%的消费者完全分辨不清什么是绿色产品,58%的消费者只能部分别绿色产品,只有15%的消费者表示能够明确分辨绿色产品的真伪。上海尚且如此,推及全国消费市场上公众对绿色产品的认知程度,更是等而下之了。无怪有人到英国旅游归来,说英国人吃得挺好,脸上红润;但穿着不行,触目都是旧衣裳,殊不知那是真正的“绿色”服装,价格比光鲜的化学纤维服装要贵上几十倍呢!
再之要从源头上抓起。如服装,要从农业着手,导人绿色农业的理念来生产棉花、蚕丝,遵循“绿色”产品的规则,不搞似是而非的事。不久前,某地的蚕桑研究所推出了天然彩色蚕丝。当然也是绿色无疑的了。可是一问蚕儿吐彩丝的“专利”技术,原来是给蚕吃了一种添加了色素的桑叶,那色素是化学合成物……,于是吓得视蚕为农家神物的老蚕农脸都“绿”了。
第三是商家也应有所作为,不可被动。“绿色”不**打屁股的是销售给他的商家。商家可以和企业联手创绿色品牌,从鉴定到推广,层层参与,层层把关。这些年,商家因假“绿色”代人受过的事情屡屡发生。有的厂家真正获得“绿色认证”的产品只有一种,却以一当十,以一当百,把生产的所有产品都归属到这张证书下;有的厂家干脆出示几份“洋证书”,不知就里,商家就难免背上了出售伪绿色产品的黑锅,真是有冤难申。
如今,人类正面临着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的威胁,倡导绿色产品的生产和消费,不仅可以满足一代人消费安全的需求,同时也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尤其是覆盖面大、网络体系完善的龙头商业企业,完全应该积极参与到绿色产品的市场推广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