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王启祥〔1962厂)男,安濉溪县人,工程师长期从事麻类纺织技术开发研究,。,亚麻纤维具有吸湿散热快、拉力强、光泽柔和、绝缘性好、耐酸碱、抗腐烂等优良性能和独特风格被誉为“纤维皇后”。在国际上,亚麻纺织品被视为人类文明的象征,广泛应用于服装、装饰及产业领域。近年来进行了一系列“阶梯性”的开发利用,过去被视为“下脚”和“废料”的部分亚麻纤维,如今变成了作为制取亚麻长纺原料(打成麻)过程中落下的“粗”纤维,亚麻原料厂称之为“一粗”和‘二粗“的纤维和不能用于生产亚麻厂适用的打成麻的较次的亚麻茎经初步加工处理的纤维,我们习惯上称之为”亚麻棉“。此类纤维利用棉纺技术进行纺制各种与棉、粘胶等纤维混纺、其亚麻含量在50%以上的高(L/C30S以上),中(L/C21S)、低(L/Clls以下)支纱,国内多家企业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产品的质量水平、档次、消费者认可的程度,均有大幅度提高。
多年来我公司一直在致力于亚麻“短纤维”纺纱开发研究,对于纯亚麻气流纺纱的开发生产我们认为市场前景广阔,意义对亚麻行业来讲非常深远,特将我公司在这方面的开发经验及作法通报给亚麻纺织同行,以达到共同提高,振兴麻纺之目的。
1亚麻二粗纤维在亚麻制取打成麻的过程中产生的亚麻下脚中含有15%左右的短纤维,需进行除杂才能获得,从打成麻下脚料中获得的短纤维名曰“二粗”。
二粗纤维的质量、强度、分裂度、手感与干茎质量相对应,虽经亚麻打成麻厂进行了一级开松除杂处理,但在其杂质(麻屑等)含量、长度、分裂度、手感、可纺性等指标上仍很难满足后加工的要求,以下是我公司从法国、比利时进口的雨露麻二粗,十多个货柜的平均质量检测指标:(*长的超过500mm)9%(*高一批达32%)从以上指标可以看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进行纺纱后加工,均要对亚麻二粗纤维进行预处理。长期以来,国内外大多均采用机械的方法进行多次梳理、除杂以达到纺纱生产的要求:**、规范其长度:平均长度、短纤率,满足所需;第二、大幅度降低杂质含量;第三、提高纤维的分裂度满足成纱质量要求之目的。
亚麻二粗通过机械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基本上可满足目前国内常规的亚麻棉混纺纱的生产要求。但对于生产亚麻短纤维的高支混纺纱(与棉、粘胶)纯亚麻短纺干纺纯麻纱(OE纱)的开发以及高品质亚麻混纺产品的生产,用此法生产的亚麻短纤维主要的物理指标,如纤维分裂度、可纺性(抱合力)等很难达到其要求。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采用了对亚麻二粗纤维先进行化学脱胶处理再进行机械加工二者结合的工艺技术从而实现了根本性突破。
生产的亚麻纤维,品质优良,同时还可根据不同的纺纱系统要求,实行不同的处理工艺,实现了亚麻短麻纺纱质的飞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2二粗纤维的预处理众所周知,纤维的各项性能对成纱的品质起决定性作用,对于过去被作为“废料”、“下脚料”的亚麻二粗,如何筛选出具有良好可纺性能的纤维,更为重要。可以讲谁对亚麻二粗处理的成功,谁就得到纺制高品质亚麻短纺纱的金钥匙。因此国内具有亚混产品名牌的企业均有独到的亚麻二粗处理方法和系统。
21理论依据亚麻单细胞纤维只有20用于直接纺纱。在纱纱工程中均以工艺纤维(束纤维)的形式出现,也就是说,亚麻纤维的成纱中仍存在连接各单细胞纤维的伴生物(俗称胶质),亚麻原茎采用生物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次脱除胶质,主要是分解、破坏连接大纤维束与大纤维束之间、韧皮与木质部之间的胶质,使纤维束得到初步的分离,经打麻加工得到亚麻长纺原料一打成麻。
1在亚麻长遍凝i纺a中中n纤维的分(度oi(180Nm~350Nm)仍不能满足纺高质量细纱的要求,仍要对粗纱进行第二次脱胶(即亚麻粗纱煮漂)提高分裂度,加可纺性能。
目前二粗纤维的使用,基本上都是干纺,其纺纱条件对纤维的各物理指标要求更严,如果按传统的机械加工方法,强行反复打断、劈开、梳理纤维,使其在长度、细度等指标方面适应纺纱的加工,只能是顾此失彼。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只采用机械方法处理亚麻二粗纤维:**、只能是有限度的加纤维的分裂度,一般不会超过700公支;第二、加纤维的短绒率;第三、加纤维的外观疵点,如麻粒加;第四、并不能改善纤维表面性能。
鉴于此,我们选择先对亚麻二粗纤维进行胶质脱除,使纤维达到一定的分裂度后,再进行轻度开松梳理,同时两者都兼顾了除杂、排尘。
22预处理工艺22.1工艺路线亚麻二粗带水装笼※预酸处理※高压煮炼※酸洗、水洗―上油※抖麻除杂(屑)*烘干软麻清弹处理(1 ~2遍)*给油、给湿、养生※优质亚麻短纤22.2关键工艺参数用碱(NaOH)量与胶质脱除量和纤维分裂度成正比,与纤维的工艺长度和束纤维强力成反比,根据用纤要求,要慎重掌握。
5小时;浴比:1:7 NaOH用量(对原料)5%~12%(根据不同要求)三聚磷酸钠:2%;水玻璃:1 5小时(300kg原料)纯碱:6kgft肥温度sMd9时间间/v 1.5~2小时;浴比:1(选择工序)根据用户需要,如需半漂的亚麻纱(或混纺),可采用亚氯酸钠或次氯酸钠进行漂白处理。此法不仅可漂白纤维,同时降低亚麻二粗纤维中的木质素含量,提高可纺性。
根据原料含杂情况,清弹机和气流回收排杂机结合使用,尽量减少清弹机处理遍数。22.3预处理后亚麻短纤维各项质量指标①平均长度:28 ~40mm;②回潮率:12%~14%;③短绒率(16mm以下):10%;④纤维分裂度(公支):850 ~1400;⑤含杂率:15%以下;⑥麻粒(结):40个/克以下;⑦目测总体质量为:手感柔软,疵点少,分裂度高,可满足纯纺纱及高支混纺纱要求。
3气流纺纯亚麻纱近年来,我公司用此原料批量生产了干5公支纱,目前对OEL18公支以下中低支数纱的生产工艺较成熟。OEL18公支以上较细纱支的纺纱工艺仍需进一步摸索。
3.1工艺流程3.2工艺技术要点3.2.1清棉工艺要求:少打、多梳、多混、少落;麻卷轻定量、短定长、加防粘粗纱。
采用较慢的刺辊速度,减少损伤纤维。
盖板花的量要偏大掌握,尽可能多的排除短绒。
盖板~锡林的分梳隔距(1因麻纤维的抱合力差,易出现掉网,可采用下托板或安装导棉装置,以达到顺利成条。
32.3并条紧隔距、重加压、多并合;防止皮辊带花:合理选择油剂种类和给油量(前工序),皮辊采用重酸进行表面处理。
3.2.4气流纺合理选择分梳辊针布规格,有利于麻纤维的分梳;超长纤维缠绕阻捻盘及排杂孔堵塞易产生10~30cm的粗节纱,要注意防止。
4成纱质量水平9tex(9S)为例,气纺机生活好做,台时断头能控制在50根以下。成纱条干均匀,外观疵点少,强度能满足加工要求。
2km;②百米重量变异系数:42%;③断裂强力CV%:144;④重量偏差:一1. 9%;⑤乌斯特条干CV%:5结语通过化学脱胶和机械加工的方法处理亚麻二粗纤维,使之能够生产OE中、低支纯亚麻纱,开拓了亚麻二粗纤维的使用领域,大大地提高了其后加工产品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此种方法也可推广到亚麻长纺干纺纱的生产上去,从而提高其纺纱支数和成纱质量,使部分亚麻纱的生产不需经成本相对较高的湿纺线来完成,具有深远的意。